(原標題:傳承百年國粹 書寫中醫自信——張愛東:癡愛非遺心傳承)
張愛東為市民診脈。
外國客人體驗“沙袋療法”。
沙袋,內有藥沙,經過32道工序、半年時間,使用三七等具有通經化瘀功效的藥材炮制而成,每個沙袋僅能使用2至3個月。
大約2500年前,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——《黃帝內經》,其上有記載:“經脈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。”由此可見,經脈乃是人體根本,不可不通。“沙袋循經拍打療法”(以下簡稱“沙袋療法”)就是將經絡學說與武術技法相結合,用三十多味中藥經過特殊工藝炮制成藥沙裝入沙袋,利用沙袋沿經絡運行路線,進行多批次、多人次、循環拍打流水作業,使經絡得到連續持久疏通的中醫物理自然療法。它緣起于光緒年間,是名醫王清新專為清宮創制的秘技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后,王清新流落民間,用此法濟世救人,經五代單傳弟子至今,方到張愛東這里。
為了進一步了解“沙袋療法”的發展現狀,3月16日,筆者來到張愛東位于太原市迎澤區老軍營南區的工作室——厚德御生堂,與張師傅進行了深入交流。
中醫世家,發展傳承
張師傅家屬于中醫世家,爺爺曾是當地有名的郎中,父親從小跟隨爺爺學習中醫,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擔任河北省傳染病醫院中醫科室主任。張愛東告訴筆者,他的父親在民間尋找醫術奇技時發現了“沙袋療法”,機緣巧合下成為該療法第四代傳人,不可謂不是緣分。也是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,1991年,在部隊當了12年兵的張愛東轉業到太原,當即決定開始對“沙袋療法”的臨床研究。
張愛東認為,中醫內病外治的物理自然療法有些缺陷,“像針灸、推拿這些中醫里的經絡療法,大多數只關注重點和局部,缺乏整體治療。我覺得,調理經絡的指導思想和治療方法,必須是整體的,而且是動態的。”在此基礎上,他創立了“沙袋經絡動態循環疏通法”,據了解,該療法的關鍵在于“三力合一”。首先是用沙袋連續拍打產生的震顫力,可在短時間內活化皮膚肌肉細胞,促進血液循環,使拍打經絡路線發熱,起到暢通氣血、通經活絡的作用;其次是使用懸腕彈打而產生的極強穿透力,可入皮、透肉、達骨,直達臟腑組織,宛如無形的手術刀,有效松解肌肉黏連、痙攣、僵硬產生的疼痛及骨質病變,緩解血管老化、硬化,提高血管通透性,有效解決心肌和腦供血不足以及臟腑失調的問題。除此以外,還會產生一個向前推動的力,這個力可以給血液流動增加動力,促進血液循環,起到凈化血液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,同時提高神經的傳導性,強化臟腑功能,最終達到良好的自我調節狀態,由此經絡便可得到連續持久的疏通。
十多年不間斷的理論研究與總結,再加上臨床實踐,張師傅逐漸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,“沙袋療法”也由過去的單一療法發展為現在的彈打法、滾壓法、敲擊法、中藥熏蒸法、中藥磁療法、速效減肥、美容等18種系列中醫治療方法,并有了專業的培訓教材。2014年,在太原市小店區相關文化部門的建議與幫助下,“沙袋療法”入選山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。而張愛東本人也于2015年被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國際針灸合作委員會聘為“中醫特技專家”,開始將這一絕技傳承到北京去。
桃李百家,致力傳承
采訪過程中,張師傅拿出了一摞厚厚的資料讓筆者翻閱,“這些都是我的學員登記和考核資料,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個了”。在他看來,六代單傳是非??上У?。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同行是冤家,覺得傳給徒弟餓死師傅,所以在傳承過程中有諸多限制,但張愛東不這樣想,“我有這么好的東西,我希望讓更多的人學習,讓更多的人受益。對我來說,這是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的事兒”。張師傅告訴筆者,申請非遺也是為了傳承,因為有了國家的承認與保護,有了政策與資金扶持,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來學習,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技藝傳承才不至于出現斷層。目前,張愛東的厚德御生堂已與山西省中醫學院、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建立了科研項目,他本人會定期前往授課;與太原市第六十七中學也有專門面向中小學生的合作培訓項目,可以說桃李滿天下。
當然傳承也要求專業。筆者發現資料中張師傅的大多數徒弟并不是醫學專業出身,那么要如何保證合格呢?針對這個問題,張師傅表示,每位學徒至少要學習兩到四個月,要做到懸腕彈打每秒三到四下,并堅持半小時無間斷,這是基本要求。教學體系方面,張師傅從轉業至今,已經寫了十三篇論文,除了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,還編撰專業教材,并于2015年2月出版了《沙袋循經拍打療法培訓教材》,專門用于教學傳承。同時厚德御生堂也與相關政府人力資源部門合作,建立嚴謹的教學與考核制度,考核通過之后會頒發經絡調理師資格證書,這是得到官方承認可以從業的標志。
匠人精神,自信傳承
“作為匠人,沒有點犧牲精神是不行的”。
張師傅原先是公務員,由于不允許經商,張愛東剛開始只做傳授技藝的工作,徒弟們都是自己在外“跑活兒”,做些輔助治療的工作,十分辛苦,酬勞也不高。本著對徒弟負責的心,他提前退休,這才有了厚德御生堂。“我不能不管徒弟,起碼他們能從我這領點工資”。好在徒弟也沒讓他失望,技藝漸漸成熟,御生堂的生意也一天好過一天。跟隨了他六年的大徒弟小武,現在已經是店里的招牌,前往北京上海傳經送寶,張師傅都帶著他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,張師傅這下放心了。